1)第一百零七章 三产公司的4S店_大国汽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十年代的汽车销售,还没有规范起来,想要买车,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就是去厂家购买,热门车型向来都是不愁卖的,不管是他们的桑塔纳,还是北方的天津大发等等,这些车厂的外面,招待所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住的全部都是四面八方来买车的客户。

  他们给汽车厂递交了购买的申请,就得排队等待,哪怕就算是等两三个月,也得等着,天天跑去销售科那里打听着,如果不盯紧点,搞不好就被别人给提走了,更是有无数的黄牛穿梭其中,汽车厂的销售科,那是一个富得流油的部门。

  另一种方式,就是汽车销售商。

  这个销售商,和后世卖车的4s店之类的,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只是在某个商业区租个店面而已,甚至都不需要停车场,因为手里根本就没有一辆车。

  那怎么卖车?当然是预定了。这种人更像是二道贩子,手头有货源,有人想要买车,就得把钱交给他,等几个月,车子就给弄来了,然后交给客户。

  这样的问题是很大的,因为,谁知道这个二道贩子会不会跑啊,这个时候买车是没有分期贷款的说法的,把全款交给车贩子,万一他跑了呢?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过很多次的。

  这种汽车销售商,不是某个品牌汽车厂的代理,而是什么都倒腾,有什么货源就弄什么,反正,首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谁不想弄辆车开一开?

  不过,相比以前,这已经很不错了。

  在八十年代初期,汽车还属于计划内的产品,也就是说,走的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什么单位要车,走手续,然后拿着提车单,到汽车厂提车,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走的是双轨制,既有计划内提车,也有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购买,后者就叫做计划外车辆,价格要贵一大截,就算是这样,那也是供不应求的。

  这种局面,一直到了1994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把汽车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作为目标。同时,也定下了基调,以后的汽车购买的客户,主要是私人。全国各地也建立起来了汽车城,汽车销售才真正地发展起来。

  也就是到了那个时候,汽车的销售员才不会高高在上地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客户上来巴结,他们逐渐成为了服务行业的员工,就和国有商店那种店员的走向是一样的。

  现在,正是汽车销售逐渐改革的时候,s市汽车厂的销售火爆,根本就不用愁车子卖不出去,在这种时候,还要什么三产公司来卖车?

  王建国和黄玉群,都是同样的心理,这个秦少游,果然还是太年轻了,某些事情不懂啊。

  秦少游笑了笑:“正是因为不愁卖,所以才是香饽饽,把这个政策实施出来,还愁那些人赖在厂子不走?一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