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1章 山雨欲来_重生之从签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云裳没有回复。

  李浩退出手机QQ,打开微博,点开热搜榜。

  在热搜榜的榜首,出现了一行带有熟悉名字的标题:

  左云裳新歌涉嫌抄袭侵权。

  在这行标题旁边,还有一个暗红色的小小“爆”字。

  这是短时间内被大量搜索才会出现的现象,一般只有那些十分劲爆,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新闻才会有这种效果。

  显然,左云裳的这个新闻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而以往大多数的爆点新闻又都和顶流娱乐明星相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左云裳已经具备了成为顶流的条件了。

  虽然是反面的顶流。

  李浩退出微博,点开知乎,头条,B站等主流社区平台APP,左云裳的这条新闻无一例外的都登上了热搜榜,相关的话题讨论度拉满。

  可以清晰的预见,有关左云裳的这条新闻将于未来的短时间内,在网络上引发极大的轰动,其造成的影响要远超于之前的公演事件。

  其实抄袭这种事在歌圈里也不算什么稀奇的新闻了,特别在如今华语乐坛日渐式微之际,更是被频繁爆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复杂。

  随着华语乐坛老一辈的歌手隐退的隐退,划水的划水,现在的流行歌曲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创造性上,都比不过当年神仙打架,金曲频出的巅峰年代。

  当然,也可能是听众们的耳朵被养刁,对现在流行歌曲的包容力下降了。

  毕竟在数字时代,听众们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的搜索,下载,聆听各个年代,各个类型,各个歌手的歌曲,不需要再麻烦的去买唱片,买MP3。

  而且在大数据时代下,不管是经典歌曲还是冷门歌曲都有机会接触到,所能接触到的歌曲的数量级不是以往唱片时代的听众能比拟的。

  在这样长期的浸染和熏陶之下,听众们的审美阈值提高,自然对新出的流行歌曲抱着批判的眼光,也对新歌有了一定的质量需求。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老听众厚古薄今,倚老卖老,故意贬低现在华语乐坛上的流行音乐。

  但现在华语乐坛不复当年盛况,正在无法阻止的走向衰落,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所以在这个不好出头的年代,有些音乐制作人为了获取流量和曝光度,选择另辟蹊径。

  他们将前辈们的经典歌曲的曲子进行剪切,拼凑,糅合,整合出一个缝合怪,将其摇身一变成为自己的“原创”曲谱。

  因为剪切下来的都是经受了市场考验的旋律,很好的戳中大众的审美点,自己再花点心思填下词,请人编下曲,一首好听又上耳的“原创”歌曲就诞生了。

  听众们乍一听,觉得还不错,挺好听的,虽然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但是大部分人听歌也就图个舒服,对音乐没有太深的研究,不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抄袭上去。

  既然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