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起燧发枪,张昭略微整理下语言,开始陈述。

  明弘治朝一说名臣,首先得说弘治三君子王恕、马文升、刘大夏。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便是如此的。这并没什么不对,因为他们是具体干事的人。

  但是,弘治朝文官集团的权力绝非是掌握在这三人手中的。而是在“三贤相”手中。正所谓“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阁臣是没有名份的宰相啊

  没看今天李东阳一开口,英国公张懋就让步

  所以,张昭想要在军中推行燧发枪,一定要取得李东阳的支持。

  “燧发枪的射程有两组数据,第一是有效射程,即多少步能破甲,破几层铁甲第二,最远射程。学生让工匠们所打造的直膛燧发枪有效射程和步弓手相当。

  阁老,步弓手的射程远超弓骑兵。所以,燧发枪的有效射程只要和步弓手相当,便足以覆盖弓骑兵其射程约三十步左右,不惧怕蒙古人的骑射。”

  李东阳虽然读书很多,这些年在内阁中处理国政,没少接触军事方面的事务。

  像不久前吏部侍郎王鏊,被认为很有希望入阁的翰林学士不就上书进御边之策军事知识,明朝的高级文官们自然能接触到。而且,还能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

  当然,仅限于提意见。要他们真正的去御边,那就抓瞎。当日在乾清宫外,王鏊对张昭比较客气,正是因为他正在研究边策,而他缺少执行者。

  额外说一句,明朝的官场自成化朝的首辅李贤之后,便开始有一些潜规则。比如非翰林不得入阁。之后能打破这一潜规则的只有一人嘉靖朝的首辅夏言。其余全部出身翰林。

  还有翰林院的学士们,要在吏部占一个侍郎的坑位,要在礼部占一个侍郎的坑位

  言归正传。

  李东阳拥有这个时代的军事常识。但是,张昭这样当面讲到战术层面,还是令他提起精神。李东阳喝一口浓茶提升,道“子尚,你继续说。”

  张昭点头,道“而步弓手的射击都是采取抛射的模式。抛射的命中率,和燧发枪兵以排枪方式打出的扇形命中率要低一些。

  更重要的是,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要优中选优。中原王朝之所以屡屡被游牧民族所压制,除开骑兵的因素,还有弓箭手的原因。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们有骑射的本事。

  草原上打猎,不可能下马去射击吧都得在马上完成。这就是军事训练。

  训练弓箭手的成本很高,但是训练一个合格燧发枪兵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即可。

  这是其一。

  第二,弓箭的制造非常繁琐。弓,弓弦,箭杆,箭头等等。但是燧发枪的打造,弹头的制造其时间成本远胜于弓箭。

  所以,燧发枪取代弓箭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我朝对北虏的作战,在取得科技优势后,也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