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十一日,保国公朱晖率4万精锐抵达榆林镇后,并没有立即进入三边地区的战场。

  三边地区指的是甘肃、宁夏、延绥。这被分别是九边的甘肃镇、宁夏镇、榆林镇。

  但是鉴于明长城根本就拦不住蒙古骑兵。套虏从花马池南下后,会入侵陕西的州县。所以,将平凉府下辖的开成县改为固原州,为三边总制的治所。

  弘治十年,弘治皇帝启用名将王越坐镇西北,重设三边总制。这个职务的全称是“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总揽四镇的军务。这四地的巡抚皆受其节制。

  所以,此时的战场并不在明长城一带,战场最南端是要算上固原镇所下辖的地区。

  这里要说一下战场的地形。为何套虏打到固原镇就不再南下关中地区不是更富裕吗怎么不去抢

  固原镇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是关中四关之一的萧关。萧关镶嵌在六盘山和黄土高原,以萧关古道连接宁夏府和关中地区。控制固原,就可以和萧关形成防御纵深。使得北虏根本无法进攻关中。

  所以,战事到最南的地区就是固原镇。

  还要再继续说一下地形。众所周知,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是一个“几”字形的地形。宁夏镇在这个“几”字的东面,榆林镇在西。这个“几”字下面的“豁口”就是明长城来防御。

  那么,为什么套虏入寇每年都要从宁夏镇的“花马池”这个地区进来,然后入侵宁夏镇所属的州县为什么他们不顺着黄河往东打榆林镇呢

  实际上在最开始时并不是这样。成化年间,鞑靼各部照样入侵延绥各地。索罗忽、毛里孩连续数次侵犯榆林,杀掳居民。

  然而,明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率领军民四万余人,仅用三月就修补和增筑了东起清水营西到花马池的长城,并在长城内修建了大量的墩台,彻底堵住了由河套往东南方向入侵延绥、内地的通道。

  所以,弘治年间西北地区的战事,基本就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北虏骑兵择日突然从花马池发起进攻,越过长城,往西南方向入侵宁夏镇和固原镇所属的州、县。

  弘治十四年四月开始的战争,一样是这个套路。

  所以,保国公朱晖大军在榆林镇,看似到了边关,但实际上还是非常安全的。延绥地区在边境几十里内有着大量的堡垒,蒙古骑兵根本打不过来。

  但他以休整的借口,在此城停留数日,派心腹去打探固原镇那里的战事情况。

  六月十五日,吴臣率领新兵团共计1400余人新兵1100余人,再加征兵队充实的240人,外加警卫排、后勤分队,抵达太原镇的治所宁武关。此时,他距离榆林镇还有500里。按照新军卫的行军速度,也就七天的时间。

  在宁武关,吴臣接到张昭派信使传来的最新消息,得知整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