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章 张昭的打算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韦州城外点检首级的“活动”很快结束。在初秋上午的艳阳天中,三边总制史琳,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带着众人返回韦州城内,商议接下来的局势。

  三边总制节制陕西和三边的文武官员。不过因战局初定,跟随着总督史琳来韦州城的文官分别是平凉府、庆阳府的府县官员。他们本来就在固原城中。

  此时前来韦州的还有这片战区内的各卫所的指挥使、各城池、堡垒的守将们。

  保国公朱晖得知史琳抵达韦州,他带着各营的都督、都指挥、监军前来。留下都督刘宁指挥大军经小盐池城,往韦州而来。此时团营的武将们都亲眼目睹鞑靼首级。

  文武官员们离开。计数的军法官和小吏还得忍着石灰的味道继续。他们需要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按照明军的规定,一颗鞑靼首级值3两银子。注1

  当然,最终下发的赏赐不可能有这么多。

  张昭站在原地,目送众人进城。这倒并非张子尚是厚道人,知道保国公被打脸所以不在他面前晃。张昭是有事情要吩咐下属们。

  明朝到弘治朝是文贵武贱。但是国公、候、伯这些爵位都是超品,保国公和三边总督史琳并列而行,地位相当。但这其实恰好说明武将的地位在下降。

  明初时,文官们都是负责后勤,或者当顾问。怎么可能堂而皇之的领军

  而到明后期,情况更离谱。直接就是文臣负责军事,总揽全局。其麾下的总兵们负责打仗。

  林文宁站在张昭身边,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着蜿蜒的苦水河,吹着初秋的微风,感慨的道“相公,这场行军结束了”

  他们四月十一日从京师出发,历时近三个月抵达宁夏镇。于今天可以说行军结束。因为其标志就是三边总督史琳、总兵官朱晖、监军苗逵见面。

  张昭点点头,“明日的军议估计就要商量接下来怎么做。”议程已经定下来今晚犒赏三军,明日议事。史总督自固原镇而来,带来大量的米面、肉食、酒水。

  说着,张昭对身边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的庞泰、李逍遥吩咐道“你们两个把近日军中讨论的题目传达下去如何在韦州这一带和鞑子作战。”

  新军卫的惯例是要求士兵们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分组讨论。这并非说张昭要采用他们的方案,而是要让每个士兵都深刻的认识到战役的目标。

  京中的援军抵达西北。对于新军卫来说,接下来有两件事值得期待第一,朝廷的封赏。第二,如果保国公要搜套,新军卫是否参加

  张昭这话的意思就是很明显。

  庞泰沉稳的应下来。李逍遥性子跳脱,叫道“相公,咱们新军卫斩首两千余。按照这个功劳算,朝廷得给你封侯。可是兄弟们的军功还不够啊”

  张昭没理会李逍遥,吩咐庞大郎、王武两人,“兄弟们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