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微澜起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的阳光落在一层楼三间开的四海居酒馆中。酒馆中的士子们高谈阔论,说着近日京中的国事。

  弘治时期,士林风气犹在。读书人关心着国家前途、命运。不像明后期东林党兴起后,党同伐异。非东林即为小人。所以,这才有十几年后杨慎在左顺门振臂高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张昭刚刚进酒馆时,便有书生过来攀谈,原因也在于此。弘治朝,北边的蒙古人时不时的来抢掠一番,说是心腹大患有点过,但是却令整个明王朝丢尽脸面。

  通俗的讲,就是打脸。而且是不断的打。任何一个明朝的读书人,只要热血未冷,都会关注对蒙古人的战略。张昭能把问题分析的那么透彻,自然有人愿意和他结交。

  在喧杂的酒馆环境中,张昭举起酒杯,轻声道“子远,多谢。过几日银子就会到。”

  李幽点点头,心中松口气,张昭的人品他自然是信的过。

  张昭和李幽的这番对话,要是给酒馆里的读书人听到,估计刚才将其视为士林精英的众人,现在会翻脸骂张昭士林败类。

  科场舞弊,张昭倒没什么心理障碍。这倒不是说他没有下限。是遵守科场规矩,做一辈子的童生,还是快速拿到生员功名,这不难选择难不成等被人欺压、鄙视时,再去后悔吗

  他向来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正如他在发现“青云大道”不可行之后,他已经在考虑和刘公公产生交集的事。

  李幽和张昭喝过一杯后,心事尽去,又恢复那副“指点江山,我很牛逼”的模样,笑呵呵的道“子尚,你可知为何我今日没有选择坐在窗户边”

  张昭笑笑,没有捧哏。他知道李幽会憋不住自己说。

  果然,见张昭没问,李幽一脸追思、感慨的道“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朝廷对许、陈、金三人的处罚已经下来。太监金辅召回宫中,失去天子的宠信。户部左侍郎许进罢官回乡。平江伯陈锐剥夺俸禄,在家闲住。

  受此影响,顺天府的方通判贬为小吏,父子三人流三千里,去西北边镇榆林服役。方小娘子已经遣散家中奴仆,卖掉她家的住宅,不知搬到何处去了。以京师之大,再见不知道是何时、何处。唉”

  张昭端着酒杯,见他一脸深情的样子,好笑的道“子远,假设方小娘子还住这里,以她家里的情况,你会娶她为妻吗”

  李幽给问的措不及手,想一想,在张昭面前坦白的摇摇头,“不会。”他爱方小娘子的美色,但若中秀才之后,他肯定不会娶一个被流放的官员的女儿。这于他的前程没有任何帮助的

  张昭年龄看着比他小,资历浅,但是颇有见识。他没有必要去骗张昭。骗也不骗了啊呃,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大概是当日在老师家见面吧

  张昭不为己甚,笑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