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七章 协商(上)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紫禁城的格局,群臣从奉天殿出来出宫的唯一线路是先穿过奉天门,再选择沿广场往东行出东华门,或者西出西华门。

  李东阳在奉天殿前把张昭喊住,两人慢慢的往前走去,边走边谈,“子尚,你腊月份回京,很多事情都因年节而没有交割。今日既然遇到,老夫和你谈一谈。”

  李东阳自称“老夫”,略显倚老卖老,但这还算一个比较亲近的称呼。若是自称本部、本官那就是公事公办。

  张昭微微落后半步,以示尊敬,道:“元辅请示下。”首辅可以称为“首揆”、“元辅”。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天子和朝廷自定下东线战略后,你率部先后扫平朵颜三卫、原奴儿干都司之地,于国有大功。只是去年国中多灾,朝廷财政紧张,对你的赏赐只是名爵。老夫今日可以在此承诺,指定大明皇家银行承销朝廷各部门的债券。”

  张昭给承诺都搞的愣了一下。

  他又不是什么金融精英,对银行、金融的事情一知半解,只知道一些个表面的东西。

  譬如,他用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战争债券,抵押物是大宁都司、辽东境内的矿山,承销商就是大明皇家银行,公开的拍卖地点是大明证券交易所。

  而大明皇家银行作为承销商,在销售面值484万两白银证券中包销的费用是2%。

  也就是说大明皇家银行仅凭借着组织印刷、销售等等工作,就可以赚取万两白银。将近十万两白银啊!人工、印刷成本能有多少?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现在内阁首辅李东阳想要以此方式“酬功”。李阁老当然不是对张昭妥协,给张昭这么大的好处。

  别看弘治皇帝出手很大方,给张昭随手赏赐就是一万盐引,价值近四万两白银。但明廷从来没有对哪个将领一次性赏赐十万两白银或者价值等同的绸缎、锦帛等物品。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复杂的因素。

  第一,李阁老不把承销官方债券的权限给张昭,张昭就不能发吗?他之前不就是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去发行债券赚上这么一笔?

  第二,朝廷的大战不可能年年有。市面上也没有那么多钱借给张昭。这几百万两银子债券的大手笔不可能年年都有的。

  第三,朝廷其他部门发行债券,数量绝对没有弘治十五年的战争债券这么大。而且还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交给大明皇家银行包销,算是各取所需。

  所以,总得加起来说李阁老承诺给张昭的“利益”并没有每年十万两这么夸张。

  但是,但是…

  张昭压着心底的欢喜,保持着脸色平静,拱手道:“谢元辅。”

  他一直想把大明皇家银行搞成大明的中央银行。然而,这个职能天然是归户部所有。

  不过稍微了解现代国家的财政制度就明白:财政部和央行是两个部门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