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冬午后的小雨清冷。李教谕的公房中炭火温暖,寂静无声。

  沉默良久之后,李教谕长长的叹口气,坐回到榻椅中,说道“子尚,你在外面不能这么说。”

  他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骨。平心而论,张昭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没有逾规。他亦相信张昭的说法,但是这种说辞能在何提学、胡府尹那里过关吗

  答案是不能

  有句话叫做“论迹不论心”。不管张昭是怎么想的,是锦衣卫把人带走且拷打的吧刘大户的土地是张昭占去了吧事实俱在张昭的说法看起来就像狡辩。

  张昭心里却是松口气。他为何视李教谕这条线为依仗是因为李教谕人品过硬。当即,再躬身心里,感激的道“学生谢先生理解。此时因我而起,自然由我去解决。只是,希望先生能助我,不要让有些人颠倒黑白。”

  当日,锦衣卫的两个校尉当着众人的面,将刘大户、方贯带走。青龙乡震动,舆论对他就很不利。他平息了舆论。现在,这件旧账又被翻出来

  然而,只要是规则之内的争斗,他怕什么怕就怕幕后者用盘外招。纵观明朝的历史,这种事可不少。

  李教谕诧异的看着张昭。这样的局面还能扭转说道“我等会回去和族兄,也就是李阁老说明此事。明日必定会有御史在场。不会叫你被诬陷。但是,子尚这事你如何自证清白”

  对张昭的前途,他还是很关切的。无关个人的利益,而是为国选材能够说出“平北虏三策”、能说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能说出“战略三阶段”的读书人,难道不是栋梁之才

  张昭道“都是些技术手段,恐污先生之耳。请先生放心,我不会有事。这个生员功名,谁都夺不走”

  李教谕目视张昭。看着这个学生,有种看到得意门生李幽的感觉。都是一般的机敏多智。但细看来又有些不同。若是子远怕是不会在他面前这般坦荡。

  若张昭能躲过此次暗箭,其成就恐怕不是子远所能比拟的。

  “行,你去吧。”

  张昭和李教谕说话时,何提学正在让心腹幕僚行文府衙,准备明日联合审案,此时余冠、刘、王二同学正走出府学,坐上张管事派来的马车中。

  一场“风暴”就这么席卷整个京城

  如果说,上午时余冠当众拦截新科秀才们游街队伍是整起“风暴”的第一阶段。那么此时就是进入第二阶段。大批与之相关的人正在密切关注着此事。

  按照常理来说,就算张昭是生员,他做错事搞的声名狼藉又如何京中大佬们谁管他

  但是,事情的不同寻常之处也就在张昭身上。九月底,张昭和太子朱厚照在青龙镇中相遇,当场叙述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引起明朝中枢的关注

  说的更透彻点,张昭现在在京城中并不是路人甲、路人乙,而是一颗备受关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