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紫禁城中,午门外的六科朝房。

  弘治皇帝跟前应承、服侍、跑腿的太监张忠带着四名小太监抬着两个铁箱子进来,等在此处抄录奏章的四家报社书手眼睛顿时都亮起来。

  按照大明朝的奏章流程,刘兵部公开上书后,由内阁票拟送到宫中给天子过目。

  当然,如今天子龙体欠佳,多半是由司礼监的大珰来执笔批红。

  批红的奏章再由司礼监下发到六科存档,归类,下发。当然,该封驳的奏章要封驳。

  现在就是“宫中”对刘兵部奏章的态度的“开盅”之时。这如何不让人...兴奋呢?

  如今有四家报社拥有在六科朝房中摘录奏章的权力。分别是:真理报,论道报,明理报,邸报。

  后起之秀的明理报有江南士绅的支持,很顺畅的拿到这个权力。要知道谢阁老谢余姚就是江南绍兴府人。

  小太监们将铁箱子放下。将奏章取出来给给事中。书手们早等着的,虎视眈眈。

  张忠在门口负手而立,面露微笑,每次这会他都有一种看“猴戏”的感觉。

  兵科都给事中徐承业拿起奏章,一本本的派发给下属们,随后拿到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奏章。

  作为大明“科道”的头面人物之一。十三道掌道御史和六科都给事中都有“廷议”的资格。典型的位卑权重。

  所以,他自然是知道刘兵部奏章的内容以及来龙去脉。

  刘兵部在弹劾张昭的奏章中列出他的三大罪状。曰:损公以肥私。曰:祸乱百姓。曰:打击士林敢言之风。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张昭打着查私盐的旗号,要税务司罚款。但实际上他抄了盐商们的家。税务司拿不到多少银子的!这些银子最终落到哪里去了?

  第二,张昭在扬州把大小盐商干的稀里哗啦。杀7名大盐商,流放3名,跳到金陵的大盐商5名被通缉。

  大盐商都这么惨,何况小盐商。

  换言之,整个两淮的盐业秩序被张昭砸的稀巴烂。这背后就有一个问题,靠着盐商们吃饭的几十万人,现在怎么活?

  这是不是祸乱百姓?

  盐价短时间上涨这种抨击的论调,太过于小白,也就江南的报纸上发一发,刘兵部混迹江湖几十年,肯定不会用这种借口。

  第三,张昭派兵接管扬州报纸,控制言路,这个手法引起传统士大夫们极度的不满。

  如今言路早就不同以往:在朝野百官,在学校,在士林。现在言路就是专门指的报纸!

  谁掌握着报纸,谁就拥有发声的渠道,谁就能更多的争取人心。

  另外,张昭杀气腾腾,竟然以一介武臣要剥夺士子功名。还要追究金陵国子监生、生员们的责任。这如何能容忍?

  由此,有以上三条。

  徐承业早知道内阁票拟的内容。李首辅票拟之后,还需要中书舍人把奏章拿出去啊,回到还要到司礼监中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