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底剩下的时间很快过去。晚秋降临在大明的北地。

  小时雍坊的相府在晨曦中缓缓的苏醒过来,一个个仆人从相府中进出。煤炭、水、米面、蔬菜、瓜果、肉类从外面一车车的运进来。产生的废弃物、垃圾一车车的运送出去。

  这一幕在清晨中充满着尘世的生活气息。

  自张昭回京之后,弘治皇帝接受他的建议,罢每日常朝。改为由每月初一举行早朝。

  其余时间,由各部门堂官仿照御前会议的形式,召集本部门官员议事,谓之“早会”。

  是以,李东阳李阁老可以在家中高卧,只要在早上7点中抵达内阁即可。

  李东阳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妾室的服侍下吃完早餐,坐马车前往西华门而去,由此入宫中。

  古代时因为没有电灯,煤油灯、蜡烛又损耗眼睛。基本上还是保持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规律。当然,这一条对于权贵,重臣们是无效的。

  李首辅自己府上通宵达旦的有客人,都是士林、文坛中人,不是诗会,就是文会。

  但是,还有一条古语: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文人士大夫们正常情况下基本都不会睡懒觉。

  然而这相比于之前凌晨三四点起来去敢早朝还是舒服太多。

  李东阳坐在马车中,透过单向玻璃窗,还可以看到薄雾中早起的百姓,各行各业的都有,还有报童在为生活奔走,他心中微微感慨,又微微沉吟。

  大明如今在蒸蒸日上,这种势头身在中枢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譬如:随着对鞑靼人的不断胜利,以及互市的开启,草原上的马匹大量的输入,京中现在就非常流行坐马车。而不是坐轿子。

  那些轿夫去干点别的活儿,一天都比候着抬轿子强。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劳动力很宝贵的。大明现在到处缺人,特别是东北四布政司的地方。

  而沉吟,则是在思考朝政。他前些日子“试探”张昭对礼部尚书位置的看法,现在张升已经被批准致仕,给车乘回乡。他内心里其实有一个腹案。

  那就是调刘大夏为礼部尚书,掉三边总督秦纮回京为兵部尚书,升他的同门师兄弟、陕西巡抚杨一清为三边总督。

  现在边军都在推行“去巡抚”、“去总督”,还是那个指导思想,文臣不领兵。想领兵的可以转为武臣。

  在如此情况下,他想要推杨一清上位,少不了张昭的配合。那他这个腹案就不合适。

  因为刘大夏在兵事上的平庸,由其任兵部尚书是张昭所希望的。换做有军功的秦纮来,他真未必愿意。当然秦纮的身体不大好,也干不了几年。

  正思考着,马车抵达西华门。老仆在车门外轻喊一声,“老爷…”

  李东阳整理了一下绯袍,下了马车,通过宫禁,横穿空荡荡的广场,抵达内阁中。

  几名中书舍人早就候着的,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