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决战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大夏从来都是名臣做派,不结党、不营私。只不过,谁都知道,他和当今首辅李东阳私交甚笃。

  八月初,在京师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张昭三宗罪”时,刘大夏来到不远处的李府,和李东阳见面小酌。

  正常情况下,大明朝的重臣们是相互不窜门的。这是政治规矩。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

  当然,私下里肯定是保持着沟通渠道的畅通。

  但是,凡是都有例外。譬如,文臣之间相互唱和,谁家小妾过生日,等等。

  正常的人情往来总还是要的。这谁也说不出错处来。如果雅事,譬如赏雪、送别、饮酒等等,通常还是被传诵的。这叫有古时大臣之风。

  刘大夏来李府的理由其实很扯淡,但足够的雅致。

  “余得青梅酒数坛,独饮不如众乐,请宾之兄尝尝。”

  临近花园的小轩之中,秋高气爽,云淡天高。今天正是休沐之日。

  李东阳笑呵呵的让儿子和老仆送上小吃,和刘大夏在小轩里一边赏秋景,一边小酌。

  如今的锦衣卫不存在如太祖高皇帝之时,大臣们在家里大宴宾客,说什么话,第二天皇帝就知道。

  几杯酒下肚,刘大夏也放的比较开,道:“宾之兄,如今京师舆论对张昭不满,一则是同情、维护扬州、金陵的士子们。二则是对天子的态度不满。因而攻讦加倍。在下想要问一问宾之兄对张昭所作所为的看法。”

  外面“路边社”的吃瓜群众要是听到刘大夏这话估计要震惊。

  这番话说的非常明白。刘大夏上书天子,要求罢免张昭的枢密副使是一个阳谋。

  明摆着天子不会同意。

  但,这会更进一步的激怒文臣们。如礼部尚书张升直接就在论道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点评抨击张昭“越界”。

  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功名,正经的就是归礼部管着。礼部尚书张升当然不可能同意张昭的要求:革除扬州生员于茂等人的功名,还要追究南京国子监生的责任。

  他在报纸上发出狠话:只要我在礼部一日,此事便绝无可能。

  刘大夏早就是和张昭撕破脸,这次扛旗,发起“致命一击”,一个是张昭通过魏国公徐俌要求改革江南卫所,彻底触动了他作为兵部尚书的利益。

  改革一旦完成,兵部将会沦为实质上的空壳子。

  要知道,英国公张懋就和张昭合作,把十二团营整训,管辖权力交给张昭了。但据闻,在十二团营的人事上,张昭颇为尊重英国公的意见。

  他那还不知道被耍了?

  另一个,河东派和他联络了,给了他一大把张昭“违法乱纪”的材料。他等着在朝会上用。一击必杀。

  李东阳知道这是要他表态,笑呵呵的喝着青梅酒,酸涩的很,但确实口中生津,道:“东山兄,国朝养士百年,此事当然不允许张子尚去破坏。”

  刘大夏,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